331法则,提升订单履约绩效的利器

发布时间:2024-11-20

在对标一流供应链的绩效指标中,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指标是供应链可靠性交付的指标,而在当今的很多中国企业,包括笔者所接触到的企业,几乎都有交付方面的问题,想想看您的企业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类的问题:能承诺的订单交期总是短于客户交期;大量涌现的急单导致应接不暇;频繁变更的客户需求和交期令生产和采购无所适从;超量的存货资金占压与物料不齐套之间的矛盾。


这些都是众多离散型制造企业在订单履约方面的共同难题。基于以上的这些问题,笔者对标了包括丰田汽车、卡特彼勒在内许多世界一流企业在追求卓越交付上的方法,并融合了笔者所咨询和指导的企业所沉淀下来的经验,总结出来一套适合离散型制造企业的的履约方法论体系——订单履约331法则 。



331,是指3个流程,3个计划和1个目标:三个流程,分别是订单履约的主流程、产销协同流程、精益化制造流程;三个计划,是指主计划,一体联动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一个目标,就是不断缩短订单履约周期(OTD)的目标。




在数字化供应链的当下和未来发展中,331法则,是企业在进行各个系统的信息化部署时,都要应用到的,包括:

(1)协同商务层面的CRM和SCM

(2)运营层面的ERP、PLM

(3)现场管理层面的mes、wms等


要特别关注的是如何将供应链最重要的端到端流程规则、计划逻辑等通过数据贯通起来,这些系统中,PLM告诉我们要生产什么?如果PLM中设计数据质量不高,将影响后端的响应。ERP告诉我们何时生产、生产多少?何时采购、采购多少?它是供应链运行的核心信息系统。但如果331法则运行不畅,计划体系将不能在ERP里跑起来,资源协同的效率和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01



3个流程



1.订单履约主流程我们知道一家企业的供应链运行流程,涵盖了前端的合同和需求管理,产销协同,主计划的管理流程,研发、设计、采购、仓储物流、配套的生产,总装的生产、发运这些核心的业务流程。供应链SCOR模型中第一个就是供应链流程打造。

在这些核心业务流程里,供应链最大的诉求就是流程间的协同,包括总装和零部件配套的协同,销售与生产的协同,销售与设计在技术上的协同、设计与生产的协同、生产与采购的协同等。由于各部门目标和业务形态的差异,谁解决了目标的一致性和流程的衔接问题,谁就是高效供应链的主宰者,所以在设计主流程时,建议使用SIPOC的流程识别和优化方法,以及各流程衔接的kpi设计和监控的方法:

(1)主流程识别与改善的步骤:优秀主流程的标准是要识别上下游业务节点输入和输出标准,现状差距,改善活动及实施计划;

(2)主流程设计关键点:点面结合,“点”是关注前端流程,从营销端的订单预测—产销协同—一体联动计划—设计的及时率,像图中方框所展示的,是这家企业在汲取和订单交付率核心相关的业务节点数据时,方框所显示的销售的订单预测和产销协同的数据质量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通常所讲的,输入是垃圾,输出就是垃圾,输入是黄金,输出才是黄金;

“面”是注意所有节点设计没有漏项,如成套车间的物料齐套性—仓储物流的库存精度和理料及时性,产品合格率的水平,所有节点数据表现的连乘,才是订单交付及时率的表现,许多企业在订单履约业务推动时,只关注物料的可靠性,但对物料的质量以及仓储物料管理和配送的效率没有进行约束,这也是影响订单交付的重要原因,大家一定都有这样的经历,查物料已经到货了,但就是无法入库,因为质量问题或还没有交检;明明看到系统里有,但去领用的时候却没有,因为仓库的实物不准确等。


以下是笔者所辅导的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是能源装备的行业龙头企业,是生产采煤机的,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业。他们的客户有多种定制化的要求,订单履约只有45%左右。针对他们的问题,我们在订单履约业绩提升项目中,设计了以下流程输出指标的监控模型,对全流程关键节点以周别为单位进行数据监控,此方法极大的可视化了全流程在订单履约上的职责和表现,也极大的拉动了各个业务职能的改进方向和改进效率。我们可以看到,产销协同流程连续几周都是绿色,说明企业的销售和生产坚持每周召开会议,状态正常;但同时,我们对于计划三区锁定的流程一直是红色,说明订单在连续监控的几周里变动量是比较大的,需要改善;其中第7项技术资料下发及时率中间出现红色—不达标,但在进行改善后,又回归到正常绿色状态。



2.产销协同流程

主流程优化后,接下来要深度打造的就是产销协同流程,主流程解决的是端到端无断点和高效协同的问题,产销流程解决的是围绕需求与供应核心矛盾,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全面平衡和协同响应的具体对策和共识。如果想解决产销协同的矛盾,必须要把产销协同上升到供应链运营的核心流程。


大部分企业都有自己的产销协同系统,但是执行的质量与水准相差甚远,这里的关键词是“协同”,协同是双向沟通,达成共识的过程,如果演变成一家之言,指挥和下命令,或最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那么,都是失败的。在需求端最经常出现的三大问题是,一是视供应链端为无限产能,二是忽视牛鞭效应,交期,客户要求等需求端的变化很大,三是客户需求多样化的挑战。


除了需求端以外,供应链方面也常常出现问题:一是供应链端回答不清楚自己的产能、周期等数据,二是库存不清楚,三是供应商不给力,四是资金供给有问题。需求端和供应端都存在各自的问题,这些都是导致产销协同不好的原因。所以,产销协同,就是要定好需求端和供给端各自的规则和约束条件,实现各自的KPI。

3.精益化的制造流程

产销流程搭建好后,供应链端响应最重要的是制造流程,这时最重要的是运用精益生产的方法打造精益化的制造流程,我把它叫做建设物理世界的连续流产线网络,这是供应链的基石。供应链就是要解决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同和匹配问题。“三流”当中,上述精益化的制造流程承载着物流的节拍和整个供应链的节奏,也就是说,供给端如何能够稳定自己的供货能力和供货周期,是需要不断的精益生产治理。而我们知道,丰田供应链的优秀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强大的精益流程做支撑,将物流与信息流完美咬合到一起。


我们再来看一家输变电企业的精益流程案例,这家企业的订单周期在30-45天左右,也是ETO业务模式,制造工序涉及总装—预装—表面处理—焊接—机加工等制造流程。

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先从一条总装示范产线开始建设精益连续流产线,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了其节拍,工位、人员配置等要素;然后以它为拉动,逐步把它的所有的产品线建设起来,包括前端的成套车间-表面处理、机加工、焊接等。好的制造流程,一定有标准周期、并与实际运行相吻合,且缓冲区设置都是时间度量,而非数量度量,如原材料缓冲区,是一天的存量,中间缓冲区2天的存量等;这可以保证当我们生产投料后,能准确的预测出,在什么时间、多少数量、从哪个工序产出;这是排产的重要依据,也就是物流给信息流定拍,定基准。



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先从一条总装示范产线开始建设精益连续流产线,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了其节拍,工位、人员配置等要素;然后以它为拉动,逐步把它的所有的产品线建设起来,包括前端的成套车间-表面处理、机加工、焊接等。好的制造流程,一定有标准周期、并与实际运行相吻合,且缓冲区设置都是时间度量,而非数量度量,如原材料缓冲区,是一天的存量,中间缓冲区2天的存量等;这可以保证当我们生产投料后,能准确的预测出,在什么时间、多少数量、从哪个工序产出;这是排产的重要依据,也就是物流给信息流定拍,定基准。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精益供应链最重要的特征是非常注重生产流程的治理,这也是履约绩效提升的关键所在。有些企业在订单履约执行中,关注计划、物流与采购,但忽视了对生产流程的精益化打造,往往效果不佳,所以,在订单履约实施步骤中,我们推荐如下做法和顺序:



02



3个计划


搭建完3个流程后,具体实施操作的时候就要靠3个计划来进行协同落地了。计划承载着信息流的传递与加工的过程,在三流设计中,最大的误区是三流分割、分别驱动的问题,而信息流的三级计划,既要起到引领和先行于物流的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尊重物流的特征。这里一定要强调计划编制的质量与计划评价考核并重的管理原则,通常企业都把重心放在计划的执行效果层面,加大监控和调度能力,但对计划制定的投入不够,计划的质量也不高,或计划约束力不强,导致计划的权威性和执行时的响应大打折扣。这时就要对计划可执行的条件进行评估与对策,明确计划的标准周期、全流程节点的达成率的评估。

计划在层级上有三个层级,第一层是主计划,它是三个流程之一—产销协同流程的产物,一个好的主计划是供应链响应的触发键,主计划明确了在什么时间,要交付什么产品以及它的数量。


第二层是一体联动计划,这是离散型制造业解决计划前后序衔接的重要工具,即配套和总装的时序关系。联动计划靠全链标准周期联接,也是ERP运行的一个基础。

我们来看这张图,它就很好的回答了一体联动计划的作用:第一层主计划已经明确了我们需要装配的品种和数量,但是在成套车间按成套计划的组织过程中,由于制造流程的复杂性和车间生产组织的不同步,往往会造成时间、数量上的错配,导致装配车间的成套率比较差,影响整体的效率和产出。那么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指挥官。能对各车间满足装配的计划进行顺序管理,能让零部件保持同步呢?


一体联动计划是将主计化转化为生产运作计划的重要桥梁,它主要是解决高度离散的装配制造业流程过长,各个成套车间和装配车间协同的顺序和时间周期的问题,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总装的成套率。所以一体联动计划,对上要支持主计划的达成,对下要约束产线作业计划的执行,是一个重要的纽带。


第三层是物料需求计划,在上一层一体联动计划的约束下,物料需求计划的准时化和准确性会加强,对库存和资金的有效使用,起到优化作用。在ERP应用中,物料需求计划是可以计算的,企业通常的痛点是ERP的主数据质量不高,产品BOM数据的准确性不高或没有制造BOM,库存数据的实时准确性不高,导致物料需求计划的可用性不强;所以我们的应用经验是,在一体联动计划的约束下,对ERP中的订单释放做准时化管理,并对标准周期在产线、物流治理的基础上,能进行修正,研发数据通过治理,物料编码等质量有一个改进,这样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可以被有效执行的。

这三层计划除了准确性、准时化和相互支撑外,还有一个刚性和柔性如何平衡的诉求。通常来讲,我们希望计划越刚性越好,因为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但变动率小了,供应链的柔性就不足了,无法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如何将柔性和刚性很好的统一呢?在计划管理里,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叫计划的三区管理分别是产销协同可变区、冰水交融区、冰冻区,分别对应计划的远端需求到近端需求,也就是从需求预测到实施交付需求的一个演变。


产销协同可变区主要解决预测计划、长周期件的预投问题,这时候计划变动的概率是较大的,所以建议企业能预投的尽可能是较通用的物料,这样不容易产生呆滞;在冰冻区,一般都在企业的制造周期区间内,建议刚性相对强,建议不变化或变化量较小;在冰水交融区,就是一个介于可变区和冰区之间的状态,一般变化量也居中,所以可以是订单设计周期等,一旦变化,设计数据信息的应对,相对实物流的切换,还是较容易的。



03



1个目标


331的最后一个1,就是订单履约周期OTD不断缩短的目标和实施,这是供应链另一个核心特征,柔性和快速反应特征的重要体现。精益供应链的使命就是不但关注供应链结果,也更关注供应链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企业端到端的周期如何持续缩短的可视化和改善课题。


以下是汽车行业OTD管理最佳实践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整体OTD最佳表现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可见,其空间和潜力是很大的,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离散装备制造业而言,同样,也有这样的空间和机会。


总结


订单履约331法则,是指3个流程、3个计划和一个目标。流程打造部分,以订单履约主流程统领端到端业务全链条、前端和后端分别以产销协同流程和制造流程为抓手;计划部分,以主生产计划为统领,以一体联动计划协同前后端,以有时序节奏要求的物料需求计划为准时化抓手;以贯穿全链条的周期缩短为评价目标。



331法则是我们多年项目积累的方法论,在它的指导下,去设计、实施、改进供应链的订单履约表现会有显著效果。331的运行法则中,精益流程是物理世界的基石,是全链协同的节拍与鼓点。其中,三个计划是解决信息流的先行问题,而主流程要解决各自小目标的整体目标一致性问题;订单履约周期的不断缩短,是供应链持续改进的动力,需要企业不断制定阶段性目标,并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段内持续进行改善。也期待你能用此方法去应用和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爱波瑞首席专家 王萍





在线索取2024中国制造业精益数字化报告

在线索取2024
中国制造业精益数字化报告

问诊与垂询

问诊与垂询

扫码关注

领取报告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通过邮件的形式将报告发给您。
姓名:*
手机:*
邮箱:*
职位:*
已阅读隐私政策
问诊垂询
您的企业有哪些问题与困惑?请填写您的基本信息,我们的精益数字化专家将与您联络!
选择您的咨询目的:
姓名:*
手机:*
邮箱:*
公司:*
职位:*
企业问题描述:*
已阅读隐私政策
活动报名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选择您的留言目的:
姓名:*
手机:*
邮箱:*
职位:*
活动名称:*
已阅读隐私政策
申请体验
选择您的留言目的:
姓名:*
手机:*
邮箱:*
职位:*
企业问题描述:*
已阅读隐私政策
申请诊断
您的企业有哪些问题与困惑?请填写您的基本信息,我们的精益数字化专家将与您联络!
选择您的咨询目的:
姓名:*
手机:*
邮箱:*
职位:*
企业问题描述:*
已阅读隐私政策
点击垂询
选择您的咨询目的:
姓名:*
手机:*
邮箱:*
职位:*
企业问题描述:*
已阅读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