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近日的观点让传统产业震耳发聩,他指出:“传统产业突围,首先要细处求精益,大量节约维生成本。先做精益化,再搞数字化。先做数字化,搞不好还背了包袱,将来更难改。” 这不仅是行业专家的深刻洞察,更是无数国内企业在转型血泪中验证的真理。当全球需求收缩、成本高企成为常态,“活下去”与“强起来”的双重挑战压向传统产业,精益管理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生死存亡、决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底层基石。
01
细处求精益
为何要“细处求精益”?周其仁教授指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去,企业在用地、厂房、物料投入等方面普遍存在粗放经营的现象,浪费被繁荣掩盖。如今寒冬凛冽,每一分钱都关乎生死。从车间的物料堆放、设备的空转、流程的冗余、到沟通的内耗……这些被忽视的“细微之处”里,藏着支撑企业喘过这口气的“活命水”!“先做精益化,再搞数字化!” 周教授强调,这顺序绝不能颠倒。爱波瑞26年扎根制造一线,对此深有共鸣。试想:一个本身漏洞百出、浪费严重的流程,套上光鲜的数字化系统会怎样?结果只能是:把低效和浪费“固化”甚至“放大”,系统越先进,包袱越沉重,未来想改?难上加难!
爱波瑞认为,精益的核心在于以最优的品质,最少的资源,最短的时间,持续性的实现最大价值。精益管理,其本质是“行”的哲学。它不是书本知识,而是车间里的“真功夫”,是动手!动手!再动手! 去识别浪费、优化流程、降低成本。
02
精益重在育人
周其仁教授的“细处求精益”,就是号召企业把目光投向现场,聚焦每一个微小的环节。爱波瑞26年陪伴数千企业蜕变,深刻印证:再完美的方案,没有敢向浪费“亮剑”的实干者,都是空谈;再精妙的工具,没有执着于每日改善的行动派,终将失效。真正的精益成果—— 无论是挤出的救命“维生之水”,还是为数字化打下的坚实根基——都源于那些将精益融入血液、在车间里“死磕”细节的团队。他们不尚空谈,勇于试错,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把口号变成真金白银的效益:库存降20%,在制品减30%,成本砍20%......锻造这样一支懂精益、能打仗、敢较真的“铁军”,才是企业熬过寒冬最坚实的“铠甲”。
深知“人”是精益之魂,爱波瑞早将“育人”视为突围的核心战场。
从国内首创的精益管理研修道场(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到遍布江阴、沈阳、长春等地的实战化人才实训中心——爱波瑞精心构建了一个个精益人才的“黄埔军校”。 在这里,依托高度还原的产线场景、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沉淀26年的育成心法,制造业人才得以在“学中解、干中悟”,真正将精益思维融入血脉,练就一身“细处求精益”的硬功夫。
这份深耕与专业,也赢得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2022年,爱波瑞被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遴选为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联合建设机构。同年,我们更携手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联合编写并发布了《精益数字化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这一行业里程碑式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为精益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树起权威标杆。
如今,以国家标准为指引,爱波瑞正持续携手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精益工程师》、《数字精益运营师》等精益人才认证的培训与考评工作。我们不仅为企业锻造急需的“铁军”,更致力于为行业搭建精益人才的金字塔,让每一位实干者都能获得国家认可的“专业徽章”,照亮精益转型的征途。
03
精益贯穿 数字驱动
锻造穿越周期的真功夫
当企业在精益路上初尝甜头——流程顺了、浪费少了、标准有了,一个更关键的挑战随之而来:如何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不让它悄悄“溜走”?又如何让改善的火种持续燃烧,照亮更深层的潜力?正如周其仁教授主张的“先精益,后数字”之序,爱波瑞认为:精益为数字化注入灵魂,数字化为精益插上效率的翅膀。两者缺一不可,且顺序至关重要。
试想:费尽心力优化的精益流程,若缺乏“抓手”,极易因人员变动或习惯惰性而“回潮”。这时必须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有效“固化”,方能确保持续优化、避免倒退。数字化系统在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将优化后的、标准化的精益流程清晰定义、强制执行、透明监控,如同为持续改善的飞轮安装了稳定的轴承和加速器——不仅锁定了来之不易的改善效果,防止因人员变动或习惯惰性导致的流程“回潮”,更能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精准暴露新的瓶颈与浪费点,为下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客观依据,驱动改善走向更深、更广。
爱波瑞集团董事长、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创始人王洪艳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没有精益夯基,数字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王洪艳强调,数字化转型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企业经营的本质——低成本、准交期、高效率、高收入。唯有夯实精益之基,数字化转型才能达到这样的预期效果。
爱波瑞集团董事长、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创始人王洪艳
她认为,精益和数字化是一个企业的一体两翼,既要利用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突破以往对机器运动和企业活动中复杂管理的认知局限,让复杂工艺与流程管理在数字空间实现更细致的“持续改善”;又要利用精益思维指导数字化转型建设,在有限特征和数据量的情况下实现对制造工艺、运营过程、组织管理持续改善的目标。
她坚信,唯有让精益的智慧与数字的力量“骨肉相连”、深度融合,企业才能锻造出穿越经济周期、无惧市场风浪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爱波瑞践行的道路,更是传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途。
04
26年扎根制造 引领和陪伴数千企业
趟出“精益数字化”真经
爱波瑞的成长足迹,就是一部中国制造业从“精益补课”到“数智突围”的缩影,更是对“精益数字化”价值最有力的实证:
1999~2014/为中国制造注入精益基因
彼时,中国制造业亟待强筋健骨,“精益”这门必修课,绕不过去!爱波瑞深知,要真正帮企业“补上精益课、快速见真效”,必须拿出硬核本事。爱波瑞在1999年创立之初,就打造了一支由世界500强企业一线优秀管理人才组成的产品研发与核心顾问团队,并融汇全球先进的精益管理经验和成熟的应用实践,开创性地推出了精益推进24字方针、精益改善十大原则、精益系统性实施方案、精益推行必经的九个阶段,形成了属于爱波瑞的精益管理方法论,助力制造企业打造了一套接地气、能落地的精益“中国功夫”。
一支精业、敬业的专业团队,力推精益全价值链解决方案落地,让所有导入精益管理的企业,获得了出乎预料的后期综合测评结果:生产库存降低20%,在制品减少30%,设备使用能力提升20%,加工时间减少30%,生产输出增加10%,生产成本降低20%,协调沟通时间减少85%,生产计划时间缩减75%......中国中车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兵器集团、中国西电、中国一重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众多大国重器企业率先受益,在精益转型中练就了更强的“体格”与“内力”。这也印证了:精益,是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必经的淬炼!
2015~2018/为精益插上数字之翼
当《中国制造2025》的号角吹响,数字化浪潮奔涌,爱波瑞敏锐预见:“精益”与“数字”双剑合璧,才是未来! 为此,爱波瑞果断提出 “左手精益,右手数字” ,决心用 “数字精益”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8年,内置精益基因的国内首创“LDC精益数字云”横空出世。它像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让优化后的精益流程看得见、管得住、持续好。短短数年,LDC精益数字云已覆盖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数十个制造细分领域,赋能超10万用户。融合精益管理技术、信息技术、智能算法打造的第四代“LDC精益数字云”,作为一体化持续改善平台,以AI+大数据技术重构精益管理全生命周期,汇集方针管理、异常管理、任务管理、课题管理、改善提案管理五大模块,通过数字化手段固化精益成果,实现降本增效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实战检验的第四代“LDC精益数字云”一体化持续改善平台,现已被客户誉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实施全过程、全要素精益数字化的最优化解决方案”。无数实践让我们笃信:没有精益打下的地基(优化流程、消除浪费、建立标准、培育改善文化),智能制造的“高楼”无从建起!
2018~至今/引领精益数字化新范式
基于26年实践积累和前瞻洞察,爱波瑞创新性地提出并构建了“精益数字化”方法论体系。爱波瑞的“精益数字化”绝非简单的“精益+IT”,其核心本质是:以精益思想为灵魂,以数字化技术为引擎,构建端到端全价值链(研、供、产、销、服)的价值创造与浪费消除管理体系。它确保数字化服务于精益目标,驱动企业持续向“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最大化创造客户价值”的本质回归。
自2022年起,爱波瑞每年还会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编写并发布《中国精益数字化发展报告》,通过行业洞察和标杆案例解析为迷茫中的企业点亮转型灯塔。
05
写在最后
“先做精益化,再搞数字化”——周其仁教授字字珠玑——成为传统产业在寒冬中稳健前行的明灯,指导企业切勿忽视精益根基,盲目追逐数字化浪潮,否则很可能在转型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爱波瑞凭借26年扎根中国制造业的精益实践与前瞻性的精益数字化融合方法论体系,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一条清晰、稳健、高效的突围之路:
我们深谙“精益是魂”: 严格恪守“先精益,后数字”的科学路径,助您先在“细处”挤出宝贵的“维生之水”,夯实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我们构建“数字化之翼”:基于扎实的精益基础,科学规划、分步引入数字化技术,让IT真正赋能于高效流程,驱动端到端价值链的卓越运营。
我们提供“系统化方案”: 从战略对齐到平台支撑,从流程治理到绩效驱动,从点线突破到生态协同,爱波瑞LDC提供覆盖“企业战略—平台支撑—流程治理—绩效管理”四大核心要素的全套解决方案。
我们确保“可持续成功”:通过科学的“点、线、面、体、链”实施路径,结合系统性的人才育成与机制保障,确保转型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
“水落”方显真章,“石出”更需砺炼。从“细处”着手,于“高处”争锋,当潮水退去,唯有内功深厚、根基扎实者方能屹立潮头。筑牢精益根基,激活数字效能,开启精益数字化转型之旅,赢取属于您企业的突围胜利!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