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会是一项把企业推进精益管理过程中,通过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导入,把战略规划,落实到日常管理的重要管理活动。怎样才能开好经营分析会,真正帮助企业提升经营能力?本篇文章以实际案例为镜,讲方法,标差距,补短板,同时从精益全价值链管理变革入手,让经营分析会成为企业战略落地的利器。
一. 为什么要对经营分析会展开变革?
经营分析会,基于企业战略部署管理模型,如图1.1所示,在企业战略部署的全过程中,经营分析会起到落地实施和实践修正的作用,是企业经营战略落地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营分析会的重要目的是通过企业阶段性(月度/季度/年度)的经营绩效表现情况,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形成问题改善措施,帮助企业管理决策者,更全面深入的掌握企业管理的各项主要工作进展,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和工作措施,持续提升团队的经营管理的能力和绩效。
二. 看看你的公司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
以某公司月度经营分析会为例,在会议形式方面和报告内容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 报告本身问题
1) 报告逻辑不清晰,财务指标和运营指标存在反复说明的情况(如销售部分);
2) 部分指标的目标未突出,对比目标的差距未通报(环比问题),差距问题分析不充分,改善方向未能清晰指出,不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3) 部分指标数据单纯通报,而缺少数据的科学分析(趋势/差异/问题方向)和改善措施有效性的验证(指标达成对应措施);
4) 整体报告篇幅过长,未能突出重点问题,也未能指出具体改善方向。
2. 会议存在问题
1) 会议定位不清晰,经营分析会除了通报数据,还要明确指出当前销售、采购、运营、能管的问题,并由对应部门做报告陈述问题以及给出改善措施;
2) 会议职责不合理,财务部、运营管理中心、销售部、采购、能管是数据分析和问题提出的部门,主体厂矿是主导问题解决的部门,要给出改善措施;
3) 会议参加人员不聚焦,不需要驻场财务、专业人员、书记等参加,主责部门长及厂矿长参加并且控制人数在20-30之间。
3. 运营管理问题
1) 运营机制不合理,运营问题暴露不充分、问题分析不彻底、改善问题的能力不足;
2) 运营管理效率不高,高层战略部署(组织变革)未能充分落地执行;
3) 管理者和职能部门人员的管理逻辑和工具掌握不扎实,缺少系统性培训和演练机会;
4) 运营管理体系性不强,缺少理论和方法指导,管理有效性和实用性差,可持续性不强。
该家公司今年开始推进精益管理,强调一手抓“精益现场”,一手抓“精益运营”,而经营分析会作为精益运营的重要管理手段,是需要进行持续变革的。从月度经营分析会、季度经营分析会和年度经营分析会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会议形式和报告内容的转变。
三. 会议形式变革
1.参加会议人员精简为各部门长和厂矿长,强调各部门和各厂矿的运营管理主体责任,聚焦管理者绩效和目标达成,会议更高效,避免“管理浪费”。
2.参会人员每人都承担对应责任,避免会议流于形式、氛围单调,能够提高与会者参与经营管理的热情。
3.会议基于“全价值链”管理原则,邀请销售、采购、研发等部门参与,形成全价值链协同的管理模式,全面支撑公司经营绩效达成。
4.会议基于“充分暴漏问题”的原则,从财务部门到各职能中心,从各职能中心到各主体厂矿,逐层级暴漏问题,形成主责型和协同型的两类问题清单,并关联各单位KPI指标。
5.会议基于“解决措施高效”的原则,由绩效管理部门对各单位KPI、各项改善措施达成情况,进行周期性点检和评价,保证措施执行的高效性,完成“PDCA”的闭环管理。
6.会议基于“目视化”的原则,建立各部门KPI看板,会议措施执行情况点检看板,A3报告累计箱等目视化管理元素,有助于管理有效性的落地和管理氛围的提升。
四. 会议报告内容变化
1.明确财务部报告级别为公司级,报告分为两个维度,一是通报公司阶段经营管理各项绩效指标,尤其是“一率五率”达成情况;二是指出各个职能中心和主体厂矿的绩效指标未完成的问题,重点是各职能中心的主责指标,各厂矿的工序成本指标未达成的详细分析。
2.财务部报告内容变化主要体现在报告逻辑清晰,针对未达成指标进行细项展开分析和历史趋势分析,明确指出问题,提示风险,预测走势。
3.明确各职能中心承接财务部指出的指标问题,对问题深入分析并形成改善报告,职能中心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责指标达成情况及问题分析:基于各职能中心KPI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尤其是财务部指出问题,需要参照“经营分析会汇报规则”进行A3报告;协同型指标达成情况(如短浇次、合同交付率、采购节奏、调品指数等):基于各职能中心界面管理的协议(该协议需要随着经营分析会的变革而逐步搭建),对指标进行趋势分析,形成改善措施清单;未达成指标的任务布置,各职能中心对主责指标进行细项分析,落实到各主体厂矿,明确指出各主体厂矿主责KPI未完成情况,并布置任务。
4.明确各主体厂矿承接各职能中心指出的指标问题,尤其是运营管理中基于指标达成情况布置的任务。基于各厂矿KPI完成情况,对未达成目标的指标项进行细项分析,形成A3报告,并参照照“经营分析会汇报原则”进行A3报告。(注:厂矿所有为达成指标均要形成A3报告,但在经营分析会上的汇报,要参照汇报原则)
五. 会议报告原则
1.为了积累管理经验,各职能中心和主体厂矿未达成指标,要形成A3报告,所有A3报告要初期经过顾问老师和精益办评价和指导,后期由各部门长和厂矿长直接负责审核,严把质量关。
2.为提高会议效率,各部门指标未达成而形成的A3报告,需要参照“经营分析会汇报原则”进行汇报,具体要求如下所示。
3.所有经营分析会上的A3汇报都要有公司副总进行措施有效性点评,对于点评意见,需要各单位认真吸收并融入到A3报告的持续改善过程中。
4.由于经营分析会本身就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所以,该汇报原则也会基于不同阶段的会议要求进行调整。
5.经营分析会A3报告逻辑
1)工序成本,指标未达成,必须汇报(主体厂矿承接财务部任务);
2)主责指标,连续3个月未达成或连续3个月趋势向下,融合到报告中汇报(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运管中心、能管中心承接财务部任务);
3)主责指标,连续3个月未达成目标,必须汇报(主体厂矿承接运管中心、能管中心);
4) 协同型指标未达成,连续3个月未达成目标,必须汇报(营销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运营管理中心、能管中心互相承接任务)。
六. 经营分析会要点
1.经营分析会由于其战略落地属性,需要形成管理机制,初步计划半年经营分析会和年度分析会,会导入战略共识和绩效指标分解的工作,为2025年公司经营绩效指标的体系性导入打下基础。
2.经营分析会基于层级会议支撑,目前在冷轧总厂、热连轧厂、炼钢厂已经陆续开展层级会议的准备工作,计划后续各主体厂矿全面导入层级会议机制。
3.为提高管理层级问题解决的能力,对A3报告进行普及型培训,由精益办组织,顾问老师培训,计划后续完成全部培训,后续随着经营分析会的深入,再进行深化辅导。
4.经营分析会变革后,对管理者的业务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领导要减少自己的困惑,就要指导组织的日常工作,组织中的人和事,自己要引领;领导要减少自己的压力,就要推进体系的建设工作,体系的有效性,自己要指挥;领导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就要看到问题底层的问题,自己要学习;领导要提升自己的地位,就要亲身参与变革的工作,自己要参与;领导要提高自己的效率,就要聚焦重点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成本,自己要实践。
企业变革后的会议更加聚焦于“全价值链”管理,通过充分暴露问题、高效制定解决措施,并借助目视化管理工具,有效推动了问题的闭环管理和持续改善;同时,会议报告内容的调整,使得财务分析更加精准深入,各职能中心和主体厂矿的绩效问题得到了全面剖析和细致部署,确保了公司经营目标的顺利达成。这一系列变革不仅强化了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也为公司的精益管理推进奠定了更加坚实基础。
作者:爱波瑞集团高级合伙人、事业部技术总监 高立远
扫码关注